稳健政策支持货币精准实体
2022年,稳健稳健的货币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保持连续性、政策支持稳定性、精准可持续性,实体政策传导效率提高,稳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货币数据显示,政策支持11月末,精准广义货币余额264.7万亿元,实体同比增长12.4%。稳健前11个月,货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政策支持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精准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实体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上缴央行结存利润等方式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今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同期,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9万亿元。无论是人民币贷款增量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明显多增,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更创下有统计以来新低。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9月中旬,部分全国性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不少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
数据显示,9月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65%和4.30%,较上年12月下降0.15个和0.35个百分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5%,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利率整体下降,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有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加大对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金融管理部门创设专项再贷款,增加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相关部门实施名单制并建立项目进展跟踪台账,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今年6月份,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并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金融工具支持银行。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从落地效果看,今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明显高于去年全年的0.4%。人民银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配合督促项目开工建设和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其他资本金到位,推进金融工具加快资金支付使用,支持项目配套融资衔接跟进,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结构性工具精准发力
今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金融工具持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继续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自今年二季度开始,人民银行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按季操作,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工具实施以来,人民银行累计提供激励资金213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12947亿元。
为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人民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工具实施以来,人民银行分别累计发放资金2469亿元、578亿元。同时,人民银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通过上述3个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资金800亿元、4亿元、103亿元,并在10月份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外,人民银行还设立了2000亿元以上额度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力”则应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同时,还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有力”则意味着央行将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适度提升杠杆率。预计明年美联储加息将见顶,中美无风险利差将会收窄,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将大为减弱。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责任编辑:百科)
-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强调清洁能源行动的紧迫性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和其他国际能源署领导人参加了近日在印度果阿举行的一系列能源和气候问题国际部长级论坛,并在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提出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的看法。Birol博士在果阿参加了与能源 ...[详细]
-
受通胀降温以及美联储暂停加息等消息提振,上周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上涨,纳指上涨超3.2%。标普500指数涨超2.5%,道指的涨幅也超过了1.2%。龙头科技股多数收涨,微软以及脸书母公司meta的股价上周涨 ...[详细]
-
来自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在一项关于葡萄牙浮动光伏系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该国浮动光伏的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030年度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PNEC) 》为电力行业光伏能源定下的7 ...[详细]
-
当地时间4月16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据报道,这座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0兆瓦,是芬兰40多年来首次运营的新核电机组,也是欧洲16年来投入运营的首个 ...[详细]
-
当地时间29日,法国总理博尔内在巴黎参加一个商业会议时表示,为应对天然气供应可能会中断的局面,法国企业需要节省能源,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消耗。博尔内同时透露,如果局面恶化,今年冬天法国可能会实施能源配给制 ...[详细]
-
当地时间3月29日报道,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申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家国际能源巨头因乌克兰危机获得“巨额暴利”,它们应该将部分资金用于重建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卢申科表示,这些公司获取的利润加起来估计 ...[详细]
-
共建零碳能源体系 促进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 ...[详细]
-
汽车制造商丰田和日本公用事业公司东京电力TEPCO)开发了一种用回收电动汽车电池制成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并将安装在日本的风电场试点,评估其在现实条件下二手电池的运行和性能。容量为1兆瓦/3兆瓦时 ...[详细]
-
“进入秋季之后,全球能源危机预示着一个更冷、更难的冬天,尤其是在欧洲。”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CEO Amin Nasser近日说。节能省电、征收暴利税、重启煤电核电……尽管欧洲竭力采取各项措施,也 ...[详细]
-
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详细]